AppleABLE

暂时没思考出人生的意义

📖《寂寞之井》拉德克利夫·霍尔✔

🕐三天半

💬每个人读每一本书都会有不一样的感受,有些深有共鸣,有些难有同感。这本让我难有同感。
本来是描写关于女性之间的同性之爱,或者说是关于女同性恋的挣扎和反抗。但是作者偏偏多次在书中强调女主角史蒂芬是一个“性别倒错者”——这个跟女同的定义是不大一样的,“性别倒错者”更像是transgender而不是lesbian,所以作者到底想表述的是哪一类群体呢?我觉得这个点是模糊的。
此外,作者未免过于集中描写某一点,不是说这样细腻细致的描写不好,但就像一幅画,总要有重点,有留白,作者有时却又将过多的笔墨放在不那么重要的人物身上,反而有种头重脚轻的感觉。
再者,主角史蒂芬的第二段感情经历越到后期越让人觉得迷惑——我这是在看什么虐心的百合小说吗?尤其是最后的结局,史蒂芬设局让玛莉以为自己爱上了别人,逼着玛莉最后和一个男人在一起走上了所谓的“正确道路”。这是什么惊天大雷啊我的天!十年前的狗血小说的套路吗?我懂作者是想表现这种特殊人群的不被理解和歧视,以及重压之下的反抗和斗争,但是能不能不要搞这种套路啊,看到最后的结局觉得自己被喂了口屎……

果然看书还得自己亲身去感受这本书好不好,适不适合自己。

🥀这孩子年纪还太小,不知道为什么在金色暮霭中,在即将降临的夜色中看见莫顿大宅这番美景,会让她喉头哽咽。她想以一种非常接近哭泣的方式呐喊抗议:“够了,够了,你让我好痛!”结果却只是用力地眨眼,紧闭着嘴唇,难过但也快乐。

幸而童年的忧伤转瞬即逝,因为只有在成年后变得松软的土壤中,悲伤才会深深扎根。

说也奇怪,难忘的时刻往往都和一些非常微小却极具假想分量的事件有关,尤其是在我们还小的时候。

每次在社交场合,不知所措又不快乐的她总会去找父亲,傍着他坐下。这个肌肉发达的大块头像个小小孩似的坐在父亲身边,因为觉得孤独,因为年轻人最应当痛恨孤独,也因为她尚未学到艰难的一课——她尚未学到:这世上最寂寞的地方就是性别的模糊地带。

我做孩子的时候,话语像孩子,心思像孩子,意念像孩子。”想起圣徒保罗这段话,她更闷闷不乐地认定自己始终没有长大。

有时候她会静下心来思考,把他们想成@和自己一样的人类同胞,只是机缘巧合之下成了她的父母。

但为了他,她也必须爱他所爱,也就是她的母亲,可是这份爱似乎很不一样,与其说是她的爱,倒不如说是父亲的,是他硬塞给她的,而不是她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金钱顶多只是个没有价值又麻烦的玩意儿,但至少能让恋人宽心。当他的荷包变轻,心也会跟着轻松,但这也称不上什么优点,因为这样的给予可能是人类最阴险的一种自我放纵。

史蒂芬从生活中学会了一件事,那就是绝不能让其他人怀疑你惧怕他们。一个人的畏惧心理会激励许多人,因为原始的狩猎本能很难根绝——最好能勇敢面对充满敌意的世界,一刻也不要转过身去。

尽管人类有着不理性的毁灭意志,却有一样东西永远无法消灭,那就是他们自己的理想主义,这是人类存在本身不可或缺的一部分。

由于对理想的强烈欲望如此执拗,尤其是在遭逢巨变时,因此人类在刻意破坏美之后,肯定会立刻努力地创造新的美,以免在自己制造的苍凉中死去。

时钟敲响十点,桌上一朵玫瑰过度盛放的花瓣,被几乎感觉不到的颤动给震散开来。

语言这容器太小了,装不下属于身与心并多少也唤起了灵魂感应的那些情感。

所有的热恋都会有那么一个时候,必须再次面对生活,面对真实生活中无穷无尽的各种责任,这时恋人的内心深处也会知道太平日子已告结束。男人或许会对这平凡单调的干扰感到遗憾,但通常也会视为自然,因此即使爱意丝毫未减,也会甘心套上生活的枷锁。可是女人将爱情本身视为最终目的,较难以如此镇定地屈服。每个真挚热情的女人都会面临这锥心刺骨的遗憾时刻,她不得不奋力阻挡。“还不行,还不行,再等一下就好”,最后自然实在看不惯她无所事事,便将生育的苦活儿强加在她身上。

评分:⭐⭐⭐

评论